给幸福一条最浅的底线

作者:佚名 日期:15-12-07 字体:  标签:幸福 阅读:

  “你幸福吗?”

  我用这句话去问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的表现大同小异:先愣怔一下,接着紧锁眉头,沉思半晌,然后点头复摇头,最后未置可否地笑一笑,匆匆离去;也有的不答反问:“您幸福吗?”

  “我很幸福呀。”我女儿说,“我在学校有老师爱着,有书读着,在家里有爸妈疼着,有电脑玩儿着,所以我感到我很幸福。”

  “你觉得爸爸幸福吗?”

  “您当然幸福了。您看,您有女儿宠着,有我妈守着,有班儿上着,有工资奖金发着,大名儿还能经常上一上报纸杂志,最重要的是还有那么多天南地北的朋友,您都幸福到天上去了……”

  女儿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而我的思绪早已倏然飞散。

  我想到了很小的时候听过的渔夫的故事:说是旅游者在海边遇到一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就说,你为什么不去出海捕鱼?你可以捕很多鱼,然后卖掉,买一艘大船回来,买了大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鱼呀,然后继续卖掉,等攒下很多钱后,你可以买一座很大的庄园,置一大片肥沃的田产,娶一个漂亮的太太,雇许多能干的仆人……再然后呢?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这儿睡觉了。

  那您看我现在正在干什么呢!渔夫笑眯眯地望着游客说。

  故事还可以继续编下去,譬如游客继续教育渔夫,说那时的睡觉和现在的睡觉虽然形式一样,但其内涵和感觉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而我想说的是,也许渔夫心中的幸福底线,仅仅是能满足现实的心理需求:我快乐,所以我幸福。就是这样。“知足者常乐”和“不知足者常乐”并无丝毫的相悖,只不过双方立论的幸福底线不同罢了。

  我的父母至今仍生活在河南老家的偏远村庄里。虽然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却不愿到儿女们生活的长沙、深圳、北京等大城市去,而且坚决不放弃名下的几亩田地,依然劳作不辍。他们的最大骄傲就是把生养的四个儿女都培养上了大学,有了“出息”,而到了需要儿女们赡养的年纪,他们却拒绝来自儿女的义务,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幸福的底线只有四个字:心里踏实。

  在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里,主人公小阿里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那双并不漂亮的小鞋子,他想让妹妹每天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

  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

  当老师欣喜若狂地祝贺他,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时,阿里竟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虽然冠军能够得到更丰盛的奖品,却不是阿里最需要的,他不但没有得到原来想要的鞋子,而且连仅剩的一双鞋子也跑坏了。在那个百味杂陈的时刻,也许你会想,能够拥有你最急需的就是最幸福的。

  作家史铁生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舒服。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想到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当我们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时,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我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远方

  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我们才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