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回了一趟老家,一个人去了村南头的河堰走走。
这里绿树成荫,参天的白杨树茂密地伸展着枝丫,空气非常凉爽。
从河堰上走下来时,我老远就看见了一个身影,是村里的李婶子。
李婶子走路步履蹒跚,身材微胖,颤颤巍巍几欲摔倒。
她看见我,连忙微笑着打招呼,虽然已经口齿不清,我依然能听明白她的意思。
我连忙走上前去搀扶着她的胳膊。
我和李婶子说了几句话,告别的时候,李婶子咧着嘴笑,我的心里却如塞着一团棉花。
我嫁进这个村子后,也只是偶尔见过李婶子一面,那时候她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皮肤黝黑,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地从家去村外的砖窑厂干活。
李婶子见到我们总是热情地打招呼。
在李婶子29那年,开大卡车的丈夫不幸车祸去世。
李婶子哭得撕心裂肺,三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还有一个两岁。丈夫没了,她和孩子的天瞬间就塌了。
办完丈夫的后事,公公婆婆来劝说儿媳妇,说三个孩子太可怜了,你只要守着孩子别嫁人,别离开这个家就行。孩子读书的事儿,以后长大娶媳妇的事都不用你操心,地里的活有兄弟们帮你干,只要让孩子有个妈就好。
看着年迈的公公婆婆,又看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李婶子哭着答应了。
可日子毕竟是自己熬,平时几个兄弟帮她干活时,总会遭来妯娌们的冷嘲热讽。她们把李婶子当成了仇人,她们家男人帮李婶子干完活,回到自己家,家里总是会鸡飞狗跳。
对此李婶子也很无奈,可一个女人家,手无缚鸡之力,又有三个孩子要照顾,一时间,李婶子不知道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下去。
李婶子想到了去南方打工,一个女人种不了地,总可以去工厂打工赚钱吧。
李婶子刚把想法告诉公公婆婆,立马遭来他们的强烈反对,说孩子们不能没有妈妈。
其实李婶子心里明白,他们是怕她一去不回,在外面找个人嫁了。
一天,李婶子趁孩子都去读书了,她留了一张纸条,带了几件衣服就搭上了南下的大巴车。
可还没等大巴车开走,公公婆婆还有两个小叔子就追过来了,他们连推带拉把李婶子带回了家。
他们不准李婶子去南方打工。
李婶子欲哭无泪。
实话实说,她也确实舍不得自己的三个孩子。
从此,李婶子趁孩子去上学后,骑上自行车到村外的砖窑厂,和一帮老爷们一起干起了烧砖的活。
后来我就经常看到李婶子来来往往的身影。
或许是年轻时太过劳累了,李婶子不到60岁就失去了健康,患上了脑血管病,走路颤颤巍巍。
三个孩子没有父母托举,没读完初中就踏入了社会,后来各自成家后,生活上也是自顾不暇。
就连李婶子的女儿也很少回来看她,想来日子也一定很不容易。
李婶子没有了劳动能力,也看不了孩子,成了一个不被儿媳妇待见的老人,她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在村口搭建了一间小屋,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着。
李婶子经常在村里的马路上走路,锻炼腿脚,每次走到我们家门口,我总会让李婶子进屋里歇一会儿,拿出自己做的包子,炒菜给李婶子吃。
偶尔买了西瓜,我也会给李婶子留下一块,等她路过家门口就拿给她吃。
李婶子坐在我家客厅里,吹着风扇吃着西瓜,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目睹李婶子凄苦的半生,我常常心酸不已,看来生活不会因你的苦难而对你眷顾分毫,仿佛我们要尝遍这酸甜苦辣才不枉来此一生。
最近几年我离开了老家,见到李婶子的日子也更少了。
这次看到李婶子,总觉得她的身体比以前更加虚弱,走路摇晃得更厉害了。
心里默默地祈祷李婶子身体能慢慢好起来。
今生太苦,愿她来生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