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作者:曾仕强 日期:19-04-09 字体:  标签:家庭 孩子 阅读: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

  原生家庭即宿命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张爱玲是有名的奇女子,能写出惊心动魄的文字,深情却又刻薄。

  她是如何成长为这样的人呢?

  张爱玲出生于清朝末落贵族家庭,父亲思想守旧,吸食鸦片,母亲思想却异常开化。

  她追求自由、知识和爱情,走遍千山万水,在欧洲学习英文、法文、油画和雕塑……是个非一般的女人

  母亲试图劝诫父亲无果后离异,接着父亲再婚。

  家庭本来就重男轻女,雪上加霜,她又与继母不合,为此曾被父亲关在黑屋子里一个多月,生病时父亲也不管,险些丧命。

  在家佣的帮助下才逃出来,得以脱险。

  童年时的这些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出逃后的张爱玲和母亲住到一起。

  母亲严苛,常常觉得张爱玲笨手笨脚,离她心目中“清丽的淑女”差别很远。

  母亲急躁,对张爱玲失望的时候,就会冲着女儿咆哮,在张爱玲笨拙时,骂她是“猪”。

  在张爱玲生病时,会口不择言地说她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不仅如此,她还一直信奉“不许哭,弱者才哭!”的教条。

  正因为这些残酷的现实,让张爱玲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内心一直无法快乐

  原生家庭,造成了张爱玲冷漠孤傲、敏感怪癖、我行我素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使她的人生充满了的悲凉和无奈。

  后来,婚姻不幸,一生不敢要孩子,老年独居,死在异乡,无一人在身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所获得的社会资源等都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家庭即宿命,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2

  杰出的父母,培养杰出的孩子

  我们从杨绛的《我们仨》中,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对钱媛一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仨”相依为命,在风雨飘摇的乱世里,甜蜜生活

  杨绛说的:“女儿,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杨绛作为一名世界瞩目的文学巨星,创作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为什么钱媛才是最好的呢?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民国时期的大学者,俩人恩爱和谐,钱媛从小生活在一个如天堂般,充满书香的温暖幸福的家里。

  一次,钱钟书偶在一间厢房里的床上睡着了。

  醒来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脚头,为他掖掖夹被,盖上脚,然后坐着看书。

  满地都是书,院子里一群孩子在吵吵闹闹地玩,这个女孩却在静静的看书,她就是钱媛。

  钱媛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爱读书,还善于“格物致知”,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十一岁,就已经读过《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还在爸爸的引诱、妈妈的教导下读文言的林译小说。

  她和钱钟书有同样的习惯,到哪里,都找书看。

  钱钟书对父母敬重孝顺,杨绛也体贴关爱亲人,这些品质对钱媛都有影响,所以钱媛很小就会照顾妈妈,对长辈极其孝顺。

  一次,钱钟书进城去了,不嘱咐杨绛照管好阿圆,却嘱咐阿圆照管好妈妈,阿圆很负责地答应了。

  傍晚阿圆对杨绛说:“妈妈,该撮煤了。煤球里的猫屎我都抠干净了。”

  原来,钱媛背着杨绛一人在雪地里先把白雪覆盖下的猫屎扣除干净,她知道妈妈怕摸猫屎,多细心体贴的女孩,小小年纪,将照顾妈妈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阿圆长大了,像姐姐那样照顾杨绛,像妹妹那样陪伴着杨绛,像妈妈那样管着杨绛。

  而爸爸博学风趣,玩耍时,是哥们,而且太顽皮不配做哥哥,只配做弟弟

  钱媛在父母的言传身教里,成为了一个心地仁厚,聪慧能干,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积极上进,勇敢正直,诚实无畏,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

  钱媛像谁呢?

  杨绛问,钱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钱媛还得父母真传,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

  钱媛作为杨绛夫妇的女儿,家教良好,天资聪颖,而且吃苦耐劳,智商和情商都超出常人。

  如果不是那么早去世,将来,她也一样会是除妈妈之外的另一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孩子在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书香世家中长大,以书为精神粮食,以深厚的家学教育着下一代,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优秀的钱媛是杨绛与钱钟书的杰作,父母只有通过自我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才能雕琢出一件最好的作品。

  可见,杰出的父母才能造就杰出的子女,想拥有钱媛这般完美的孩子,首先得学习做钱钟书杨绛般杰出的父母!

  3

  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未来的方向

  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共同打造的,如果说父亲是灯,那么母亲就应该是火,灯能照亮方向,火能带来温暖。

  父亲作为家庭的火车头,父亲的人品高尚、胸怀宽广,才能确保家庭的方向不出错。

  所以,父亲的格局,能决定一个家族的兴衰,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长方向。

  民国时期的张武龄以大心量,大格局教育十个子女,十个子女最后成就了近代史上一段佳话。

  张武龄出生在名门望族,在一般世家子弟都推崇吃喝玩乐的世风下,他却是个“异类”。

  他痛恨赌博、不吸烟、滴酒不沾,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张武龄有六个儿子,四个女儿,他给十个儿女取了非同寻常的名字。

  六个儿子分别是: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四个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男孩的名字里都有宝盖头,这是继承家业的希冀,也是父亲希望他们不管今后飞多高,都要记得家,承担守护和振兴家业的使命。

  女孩的名字,不娇,不艳,没有半点花草的妩媚之气,都长着两条修长的“腿”,有什么含义呢?

  这因为张武龄希望女儿们要大胆迈出闺门,走向世界,开阔眼界,寻求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

  在封建时代,张父希望男孩心中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可见其境界之高与格局之大。

  因为张武龄有大格局,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培养十个孩子,所以,十个孩子个个成长为社会的精英翘楚。

  连叶圣陶都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六个儿子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光耀张家门楣。

  可见,父亲的格局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就家族的大气候。

  4

  父母的温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之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哲学,史学的开山之人。

  至今为止,是国际影响力第一人。他是民国大先生,世间真君子!

  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钱锺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胡适的成人成才,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培育。

  胡适曾写过: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胡适3岁丧父,小时候,家境颓败,每年除夕总有一大堆讨债的人来,每人一盏灯笼,没拿到钱,坐在大厅不肯走。

  而胡适的大哥见状早已经躲开出去,母亲在厅里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等事务,脸上没有一丝怨气。

  到了近半夜,母亲走出后门,请一位邻居到家里来,给每户讨债的分一点钱,和颜悦色地把一个个债主送走。

  六七年,除夕都是这样过的,母亲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和怨恨。

  家里大嫂不懂事,二嫂气量小,但胡适的母亲从不和两个儿媳妇吵一句嘴。

  有母亲做和气的榜样,两位嫂子也不敢公然打骂。

  母亲虽然和善,但对胡适的管教却非常严格,兼任慈母和严父的角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胡适一句,更不会打胡适,做错事,也是在家里罚跪,说理。

  胡适还写过:“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从小深知母亲操持一个家不容易,感念自己和气的性情和后来的成就都离不开母亲的影响。

  一个家庭里面,妈妈对孩子的爱太过炽热,温度过高,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不独立,要么就太过自我。

  而胡适的母亲和善,仁慈,气量大,性子好,脸上也没有一丝怨气,保持一家温暖和气,爱孩子,但从不纵然宠溺孩子,爱得恰到好处。

  有这样的母亲滋养着胡适,所以胡适脾气特别好,能宽恕体谅他人,平易近人,母亲的温度,决定了胡适人生的高度,让他成为了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物。

  由此可见,家庭的和谐幸福,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温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视野和格局。继而影响他的性格和今后的选择,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家庭即是一个人的宿命,原生家庭,冥冥之中,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命运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我们仨》中告诉我们:首先,多陪伴,耐心与孩子交流,平等对话,好伙伴一样玩耍,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其次,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引导孩子勇敢面对人生,而不是代劳或者强迫孩子按父母意愿行事;

  再次,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和睦相处,假使不得不离异,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爸妈分开而减少;

  最后,父母以身作则,有健康积极的心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做什么样的人。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