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慈悲的理由

作者:佚名 日期:16-01-05 字体:  阅读:

  十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上,我谈了孔子和墨子在“爱”这个问题上的区别: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爱由近及远,有差别。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别。朋友们认为孔子的仁爱已经很难实施,更别说墨子的博爱了。进而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爱“不相干”的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个对话。

  我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十几岁的小偷该不该打?

  朋友们都说:当然应该打,小偷最可恶了。

  我接着问:如果一对小偷夫妇有一个孩子,这孩子从小到大每天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如何偷东西,那么他会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吗?

  朋友回答:环境使然,应该不会。

  我说:好,如果当他六、七岁时,他的父母不仅没有能力让他上学,反而让他去偷东西,如果偷不到东西回家就会被痛打并不给饭吃,这个孩子有选择吗?

  朋友回答:没有。

  我说: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有选择吗?

  朋友:当然也没有。

  我说:好,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饿着肚子被迫去偷东西,结果被你抓住了,你把他痛打一顿,如果你是他,你心里服吗?

  朋友:这……

  我问:你的良知何在呢?如果这个孩子说,难道我不想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吃饱穿暖,干干净净,穿着校服,体面地上学?我羡慕他们,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饿,我要吃饭,我已经这样不幸了,你们为什么不帮助我反而还要打我?你怎么回答他?

  朋友:……

  我说:好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爱的理由了:就是为了人类无法改变的命运!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出生家庭、父母、长相、智商、时代、环境、周围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无法知道自己的生老病死;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有什么灾难降临。不是吗?

  朋友们点头。

  我接着说:如果你残疾了;如果你身患绝症;如果你创业失败;如果你失恋等等,别人嘲笑你,你乐意吗?那么嘲笑别人的人,我也要问一声,你如何确定自己不会出现同样的状况呢?人是如此脆弱,谁又能把握这“无常”的命运呢?所以,圣人、佛教、基督教要我们博爱和慈悲。爱和慈悲是宇宙的法则。万物一体,我与别人都是一,不是二。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朋友问:别人不这么想怎么办?

  我说:首先你要这么想,这样你就快乐了。因为你认可了命运的诡谲和无奈,所以你能坦然接受自己遭遇的一切,平静如水,不再怨天尤人。与此同时,你体谅别人在苦难命运面前的无助,心中没有怨恨和轻视,这样换来的就是别人的尊重、感激和爱。你如此的宽容善良、博大,这是何等的智慧啊!快乐怎么可能不悄然而至呢?!

  朋友:我们理解了,怎么做到呢?

  我说: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要意识到你出生的家庭好只是你的命好,并非你有什么特别的能耐;你可以上大学是因为你的家庭有这个条件;你说你漂亮、聪明、勤奋,这是因为你父母的基因好,这一切的一切与你有什么关系?一切都是“老天爷”给你的,你有什么资格得意、冷漠和傲慢的呢?如果让你出生在穷小偷的家庭,你同样是一个可怜的,人人喊打的小偷。如果你天生残疾同样终身痛苦。所以,我们要心平气和地正视命运,面对这个无奈的事实,静静地反思,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同情心、爱心。莎士比亚说:“命运加在人们头上的,人们只得忍受。遇到逆风逆水,要想抗拒是无济于事的。”当你从心里认可每个人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被动而烦恼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痛苦时,你就良知发现了,你的感恩之心就油然而生了,你会变得高尚而谦和,平静而坦然,从容而淡定。真正达到了孔子的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