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作者:周刊 日期:21-06-30 字体:  标签:人间 黄家驹 阅读: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每年到了6月30日,
人们总会回想起1993年,
黄家驹离开的那个雨天。
计算着如果他还在,今年该度过第几个生日
也计算着这一年,是他离去的第几年。

如今,无论是黄家驹还是Beyond,
似乎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符号的释义里,是人们对于黄家驹的怀念:
人们怀念他的歌曲,怀念他的故事
怀念他最后在舞台上留下的那句:
“1994年见”。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的歌曲,歌迷们如今还能听见,
而人们的思念,又有谁能听见……

-01-

59年前,黄家驹出生前夜,
母亲黄秀丽梦到一匹马在她面前飞驰而过。

第二天早上,她对黄家驹父亲提议:
不如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名“家驹”,
这便是“黄家驹”名字的由来。

黄家有五个孩子,
出生于1962年6月10日的黄家驹排名第四,
上面有一个哥哥与两个姐姐
而比他小的,只有弟弟黄家强。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年幼的黄家驹(右)与黄家强(左)

那时,黄家驹居住的苏屋村周围,
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他常带着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黄家强一起,
在家附近爬树摘野果子、掏鸟窝。

因为淘气,
黄家驹常常被父亲揍。
许多年后,弟弟黄家强回忆起来,
总会用“倔强”一词来形容哥哥黄家驹。

“无论父亲怎么揍他,他都一声不吭。”
“他真的很倔。”

-02-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刚开始工作时期的黄家驹

上学时,黄家驹成绩不好,
其中,数学格外差。
中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读书
而是选择进入社会工作。

之后的日子里,
他做过公司助理、冷气工程、
电视台布景员和保险经纪,
但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都不算太长。

那时他对于人生并没有太远的规划,
每天最大的愿望,
希望下班后家门口的面店仍在营业。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带着厚厚黑框眼镜,
将短发梳成中分的男孩,
竟会在未来的日子,
在华语乐坛制造出如此大的声量。

-03-

黄家驹曾经将吉他形容为自己的宝剑,
他说:“我背上吉他,就像背上一把宝剑。”
然而在他31岁的人生中,
这把宝剑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早期学习吉他的黄家驹

17岁那年,
拿着从家门口捡来的破旧吉他,
黄家驹开始学习弹奏,
并且加入了业余乐队。

一次,队中的主音吉他手狠狠地骂了黄家驹,
形容他弹奏的节奏“奇差无比”。
并断言黄家驹“永远不会有出息”。

主吉他手的话狠狠刺痛了黄家驹,
他开始没日没夜地练习吉他,
那时,他的桌边常放着一盆温水,
每次弹到手痛时,他都会将手放进去缓解一会,
然后擦干手,继续弹奏。

日复一日间,
黄家驹练就了一手弹吉他的技艺。

-04-

那时,黄家驹总会固定去一家吉他店,
购买所需要的配件,
一来二往之间,
黄家驹和吉他店老板成为了好友,
在老板的介绍下,
黄家驹认识了同样喜欢英国摇滚乐的叶世荣。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与叶世荣

回头看,
Beyond并不是黄家驹人生中唯一的乐队,
对于不到20岁的黄家驹而言,
乐队只是他用来跟音乐对话的形式。

那几年,黄家驹与叶世荣一起,
联合邓炜谦、李荣潮等人一起组成临时乐队,
因为队内成员不固定,
他与叶世荣组建起的这支乐队,
甚至没有名字。

与此同时,他还与弟弟黄家强、邓建和一起,
组成了另一支乐队,取名“nasa”。
在一次次练习中,
黄家驹逐步形成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

-05-

1983年,
香港《结他》杂志举办“山叶吉他比赛”,
参赛者需以乐队形式参赛。

黄家驹与叶世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与邓炜谦、李荣潮一起,
以乐队的形式参加比赛。
乐队取名“Beyond”,意为“超越一切”。

在当时,大多数参赛的乐队,都是翻唱歌曲。
而黄家驹却坚持要演出原唱歌曲。
他为比赛写下歌曲《脑部侵袭》与《大厦》,
凭借这两首歌,Beyond拿下了比赛冠军。

比赛结束第二天,
《结他》杂志社的封面,刊登出了一条新闻:
《一个新乐队起航了——Beyond》

这一年,黄家驹21岁。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1983年,“山叶吉他比赛”优胜者录制的专辑

-06-

“冠军”的身份并没有改变黄家驹的人生风向。
那时,除了组建乐队,
黄家驹还有一份“正经工作”——
在保险公司担任推销员,

一起卖保险的还有叶世荣和梁翘柏。
前者与黄家驹组成了Beyond乐队,
后者则在日后成为了知名音乐制作人,
为王菲、陈奕迅等人打造过专辑。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叶世荣(一排左一)梁翘柏(一排左三)黄家驹(二排右二)

后来,梁翘柏还写过一篇文章
取名《我和家驹的两三事》,
在文中,记录下了他与黄家驹在保险公司的那些岁月

“我和家驹在同一间机构当保险推销员。
每天当日上三竿,身穿西装,手提皮包的我,
都会懒洋洋地走到他住在苏屋村的家。
那时候他永远都是上身光着,
下身穿上一条直纹或碎花短裤,
架上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散乱的,
比我更懒洋洋地打开门。”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在保险公司时黄家驹的名片

那时,梁翘柏常常与黄家驹一起翘班,
回到黄家驹的家中,一起听着音乐,
聊彼此共同的梦想——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

许多年后,梁翘柏总会在黄家驹忌日那天,
想起两人的电影梦:
“如今我已完成了梦想——当上导演,
拥有了自己的电影,
而家驹的电影梦却永远埋在了六尺黄土之下。”

-07-

一边工作一边组乐队的日子,
在黄家驹的人生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Beyond也迎来了乐队的“动荡期”。

那两年,不断有成员加入与离开,
直到1985年,
Beyond才形成了主唱黄家驹、鼓手叶世荣、
贝斯手黄家强、吉他手黄贯中的阵容。

眼看乐队渐渐成熟
1985年,储备了足够多歌曲的Beyond,
租下了香港明爱中心,
打算自费举办一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永远等待”演唱会的门票(1985)

为了筹集这场演唱会的资金,
Beyond的每个成员都打了几份工,并向银行贷款1.6万。
为了节省成本,
他们分别承包了演唱会台前幕后的工作,
从租音响到画海报、再到卖门票等。

Beyond的心血并没有得到回报,
在当时,演唱会进行过半,
场内的观众就走了近一半。

结束之后,
五个人蹲在后台一结算,
发现一通忙活下来,还亏了6000块钱。

现实太残酷,
但黄家驹心里的火焰,还没被浇灭。

-08-

演唱会之后,
Beyond又自费发行了第一张专辑,
取名《再见理想》。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再见理想》专辑封面(1985)

在当时,专辑卖出了2000张的成绩,
对于一个地下乐队而言,
这无疑是不错的成绩,
可要放眼整个香港乐坛,
《再见理想》的销量则无法激起任何水花。

这一年,是Beyond成立的第三年了,
无论是办演唱会,还是发行专辑,
都没有将Beyond推到更大的舞台,
是否该放弃的选项摆在面前,
有人替他们做了选择。

-09-

1985年,经纪人陈健添在一场音乐节上,
看到了Beyond演出,
在听到歌曲的一瞬间,
陈健添脑海中就响起了一个声音:
“这几个人未来一定会火”。

那次演出后,
陈健添就将Beyond签到了自己公司旗下,
并开始为他们策划第二张专辑《永远等待》。

1986年,吉他手陈时安加入Beyond,
后来Beyond粉丝们总会将这一时期
称之为“五子时期”。

也是这一年,
他们为专辑《永远等待》拍摄封面,
这是他们第一次拍摄专辑封面。

地点被选在了香港屯门踏石角发电厂。
拍摄当天,团队为Beyond准备了两套衣服,
一套是彩色毛领较多的上衣配短裤与长筒袜,
另一套则是文化衫配短裤。

为了拍摄到夕阳,
拍摄从下午四点开始,拍到了晚上8点。
在几百张照片里,
Beyond选出了《永远等待》的封面。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10-

黄家驹很少写爱情歌曲。
在他的人生中,
如果让他在爱情与事业中做抉择的话,
那他的选择永远都是音乐。

在他十几岁时,
曾经有过一段长达四年的恋爱
最终却因为黄家驹过于沉迷音乐,
导致这段恋情以遗憾收尾。
分开之后,黄家驹写下了歌曲《喜欢你》,
歌曲中唱出了他的无奈,
也唱出了藏在心底的喜爱。

而另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
则是他与演员林楚麟的故事。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与林楚麟

1987年,
23岁的黄贯中出演电影《暴风少年之黑仔强》,
剧中,黄贯中和林楚麒饰演了一对情侣。

在一次探班黄贯中时,
黄家驹与林楚麟相识,
后来,林楚麟又成为了Beyond歌曲《无声的告别》MV中的女主角。
在不断接触之间,黄家驹与林楚麟成为恋人。

在这段恋爱中,
黄家驹曾称林楚麟为第一个支持Beyond的粉丝,
并为她写下歌曲《怨你没留下》,
而林楚麟也为Beyond《曾经拥有》的国语版填词。

但由于家人的反对,这段感情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两人分手后,
黄家驹曾在采访中聊起自己的感情观,
他说:“爱情不需要做什么,
有缘自然就能在一起。”

-11-

1988年,Beyond推出专辑《现代舞台》,
销量依然平平,陈健添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下一张专辑销量还是不好,
Beyond将没有机会再发唱片。”

感情与事业的双双失利,
让黄家驹备受打击。
与此同时,
父母对于黄家驹的“不务正业”,
也有诸多不满。

那时,那间位于香港普通大楼,
被Beyond称为“二楼后座”的练习室
成为了黄家驹得以喘息的地方。

在那间充满苦闷的二楼后座里,
黄家驹曾写下许多流传至今的歌曲,
也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曾有一年,黄家驹过生日,
Beyond成员和他的许多朋友故意消失了一下午,
在傍晚时突然出现在二楼后座,
送给黄家驹一部大家筹钱买来的walkman(随身听的一种)。
梁翘柏后来回忆:
“收到礼物时,家驹悲喜交集,特别好玩。”

对于那群少年而言,纵使前路尚不明朗,
纵使他们都依旧没有太多钱,
但因为音乐而凝聚在一起的感情,
却弥足珍贵。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贯中、叶世荣、黄家强、黄家驹在“二楼后座”

-12-

如果事情至此结束,
就没有后来的传奇了。
然而造化弄人,
转机在1988年到来。

1988年春天,Beyond乐队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是吉他手刘志远因为要去国外读书,
宣布离队。
另一件事,
则是Beyond签约了新艺宝唱片公司,
以4人的形式发行了专辑《秘密警察》。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专辑《秘密警察》

专辑中的《大地》一曲,由黄贯中演唱,
这是他第一次在乐队里担任主唱,
最初由于紧张,黄贯中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黄家驹却坚持让他唱。
黄贯中说:“我很听他的,所以我说好。”

凭借《大地》,Beyond一炮而红,
拿下了当年香港乐坛的年度十大金曲。
除此之外,
专辑中的《喜欢你》与《冲开一切》,
与《大地》一齐,
登上了无限电台十大金曲奖。

也是在这一时期,
黄家驹还给两位在当时如日中天的歌坛巨星写歌,
一位是许冠杰,另一位则是谭咏麟。
他替许冠杰写下《交织千个梦》,
又为谭咏麟写下《千金一刻》。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Beyond与许冠杰

-13-

凭借《大地》走红后,
1988年,Beyond第一次来到北京,
举办两场演唱会。
因为经费有限,他们先从香港飞往广州,
再从广州坐火车到达北京。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出发去往北京的Beyond

彼时,Beyond刚在香港走红,
在内地,几乎无人知晓。
下了火车后,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

只有一个喜欢摇滚的27岁年轻人,
在彩排期间曾来现场观看,
并与黄家驹进行了摇滚方面的交流。
这个年轻人,叫崔健。

为了迎合内地观众,
Beyond临时写下《大地》与《旧日的足迹》的国语版,
并且在演唱会现场,演唱了崔健的《一无所有》,
但纵使如此,
演唱会的歌迷还是因为不懂粤语,
在中途就走掉一半。

表演完后的第二天,
Beyond还前往长城参观,
当时负责接待黄家驹的工作人员后来回忆:
“那是我第一次发现,
原来男生也可以化妆。”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1988年,Beyond在长城

-14-

在香港媒体的报道中,
黄家驹有一个名字,叫做“孝顺仔”。
而这个名字的由来,
源于他对于父母的孝顺。

那时,黄家驹的大部分收入,
都被用来做两件事,
一件事是买吉他;
另一件事则是和弟弟黄家强一起,
攒钱给父母买房子。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黄家强与父母

对于黄家驹而言,
父母是他最敬爱的人。
1989年,
母亲节之前,黄家驹用了一晚上的时间,
写出了歌曲《真的爱你》。
歌曲歌颂了母爱
也表达了黄家驹对于母亲的感谢之情。

《真的爱你》成为了Beyond第四张专辑的主题曲,
也成为了香港乐坛90年代10大金曲之一。
之后,黄家驹又在1993年,
写下歌曲《报答一生》,送给父亲。

歌曲中,黄家驹唱:
父爱总是无怨,驱赶了逆流,
但愿现在又可将一切怀旧。”

他说:“希望我对父母无法说出的话,
歌曲都能表达。”

-15-

1990年,
Beyond发行第六章专辑《命运派对》,
专辑还没上架,
预定就已经到达白金销量。

那个演唱会还未结束就走掉一半观众的乐队,
再开演唱会时,
已是一票难求。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专辑《命运派对》封面

毫无疑问,
此时的Beyond走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
他们也开始用歌曲表达对更多话题的思考。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比如专辑中的《俾面派对》讽刺了当时娱乐圈的浮躁;
再比如专辑《犹豫》中的歌曲《Amani》,
则是在探望过非洲穷困人民之后写下的,
歌曲抒发了对战后和平的渴望;
而歌曲《光辉岁月》则歌颂了南非领袖曼德拉的一生。

黄家驹说:“当你向这个社会索取的时候,
先看看你给了社会什么,
我给了音乐。”

-16-

在Beyond人气如日中天的那些日子,
除了唱歌,他们还需要出席各类活动,
以及拍摄电影。

1990年,
Beyond客串周润发主演的贺岁电影《吉星拱照》,
扮演了4个热爱音乐的少年。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吉星拱照》中Beyond与周润发

也是在这一年,
Beyond与34岁的张国荣同台,
合唱了一首名为《永远的唱》的歌,
并在后台留下了珍贵的合照。

如今,
张国荣与黄家驹都已先后离世,
关于他们的音容笑貌,
只能在往事中回味。

留下的珍贵照片里,
他们多年轻啊,
你们若在场,
夏天该很好……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演出结束后,Beyond与张国荣后台合照

1991年4月,
香港电台举行了音乐交流座谈会,
在会上,黄家驹第二次见到了崔健,
并再次聊起了摇滚乐,
此时,
距离两人1988年在北京的那次见面,
已经过去整整三年。
这一年,黄家驹29岁。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从左至右崔健、黄家驹、伍思凯、张学友

-17-

除了在各大电影中出演,
Beyond也有自己的电影。

1991年,
公司为他们定做了一部励志电影,
取名《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在这部电影中,
Beyond四子扮演的四个角色,
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

黄家驹说,
希望这部电影能传递出一个信息:
“无论遇到什么,
年轻人都不要退缩,勇于面对。”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莫欺少年穷》中的Beyond

这部电影中的主题曲——
由Beyond演唱的《不再犹豫》,
也被收录在了他们第七张专辑《犹豫》中。

如今,这首歌在某音乐平台的留言,
已是数以万计……

-18-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莫欺少年穷》中,
扮演叶世荣女朋友一角的,
是刚来香港不久,
将名字改为“王靖雯”的王菲。

拍摄电影那一年,
王菲22岁,黄家驹29岁。
那一年,
王菲还没红,黄家驹还没走。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莫欺少年穷》中22岁的王菲

彼时,王菲被Beyond经纪人陈健添发掘,
从内地来到香港发展,
成为了Beyond的小师妹。
常跟着他们一起,参加各类节目。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左一)与王菲(左四)

除了带着王菲参加节目,增加曝光,
黄家驹还为她写下歌曲《可否抱紧我》与《重燃》,
这两首歌,
分别被收录在王菲第二与第四张专辑里。

黄家驹认为:
王菲嗓音独特,天赋极高,
未来一定会在乐坛里打下一片天地。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与王菲

黄家驹没有看错,
1992年,凭借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
王菲开始逐渐走红。

后来,黄家驹去世后,
王菲再聊起黄家驹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好单纯的家驹,
他们的音乐是我觉得世界上最纯洁的音乐。”

那个令人悲伤的1993年,
王菲24岁,黄家驹31岁……

-19-

除了王菲之外,
被Beyond的经纪人陈健添一同签下的,
还有黑豹乐队。
那时两支乐队常常一起出席大小音乐节,
偶尔还会同台演出。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Beyond与黑豹乐队

在黑豹乐队的吉他手李彤的记忆中,
黄家驹“很随和,没有任何架子,
很善于和我们交流。”

黄家驹受伤昏迷的日子里,
黑豹乐队的栾树,
还曾经从国内买药送到黄家驹所在的医院。

回头看,无论是Beyond还是黑豹,
都是风格独特且颇具分量的乐队。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
有人老去,有人离世,
可关于他们的传说,
仍在音乐圈里循环播放。

-20-

1991年,电影《豪门夜宴》上映,
有媒体形容这部电影的阵容为:
“叫来了整个香港的娱乐圈”:
张国荣、梅艳芳、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四大天王、Beyond……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四大天王、Beyond、草蜢乐队、曾志伟合照

回头看,
这是四大天王唯一一次共同出演电影,
也是Beyond最后一次合体出演电影。

拍摄时,由于周星驰的角色出场顺序靠后,
在休息室里,他碰到了刚拍摄完的黄家驹。
两人一见如故,攀谈起来。
并且在分别时,
一起拍摄了一张合影。

那一年,周星驰与黄家驹都是22岁。
两人都出生于1962年6月,
生日只差12天。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beyond与周星驰

-21-

在当时,纵使人气在乐坛如日中天,
但黄家驹却并不快乐
因为常被邀请出席各类活动与综艺,
整个乐队创作与练习时间被大幅缩减。

黄家驹说:“虽然红了,但是却并不开心,
因为要做很多无聊的事情。”
黄家驹喜欢的,
只是安静做音乐。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曾经亲眼看到,
在一次颁奖过后,
黄家驹曾在后台用一支球棒,将奖杯击碎,
赵明义说:“当时这给我的印象非常震撼。”

在那时,Beyond在后台砸奖杯是常事。
通常,“最佳团体奖”的奖杯,
他们是不砸的。

但是那类“如果香港有50个艺人,
他们却准备300个奖杯的”,
他们通常会砸掉,或者直接丢在庆功酒会上,
黄家驹形容那些奖杯为:
“是用我们的尊严换来的”。

1991年,Beyond登上香港红磡体育馆,
连开5场“91live生命接触演唱会”,
成为了香港第一个进入红磡开演唱会的乐队。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结束之前,
黄家驹对台下的粉丝说:
“希望明年我们找一个更开放、更自由
更和平的地方,一齐再唱歌。”

在那时,一个新的念头,
开始在黄家驹脑海中渐渐成型。

-22-

在内地歌手常宽的记忆中,
1992年,自己曾与黄家驹有过一次同台合作。

那年他还是乐队“宝贝兄弟”的主唱,
在香港海洋公园举办的“万事发音乐节”上,
与黄家驹同台演唱。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黄家驹与常宽

回头看,
那是黄家驹去日本之前,
在香港的最后一次演出。
这之后的几个月,
对香港乐坛失望的黄家驹,
留下了一句:
“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
随后带着Beyond乐队前往异国他乡发展。

黄家驹期盼着,或许新的音乐环境,
能给Beyond带来更为自由的发展。

-23-

然而,Beyond在日本的发展并不顺利。
文化与语言的障碍,
让背井离乡的Beyond倍感寂寞

那时,Beyond的生活变成了:
在日本录音,然后回到中国香港宣传,
在不录专辑的时间里,
他们的日子过得单调枯燥。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那时,为了消磨时间,
黄贯中常常骑着脚踏车,
去家附近的录像出租店里租光碟;
黄家强则每天靠打游戏度日;
黄家驹开始每日饮酒;
就连最乐观的叶世荣,
都在这一时期学会了抽烟。

黄贯中形容那一时期的Beyond:
“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印刷出来的一样,
每天睡醒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也不知道自己来这里干什么。”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对于那时的Beyond而言,
能够做出更好的音乐,
是他们唯一的动力与支撑。

-24-

1992年冬天
在富士山山中湖的一个录音室里
Beyond进行了专辑《继续革命》的录制,
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
Beyond每天的生活就是录音与回酒店睡觉。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叶世荣那年29岁,
在富士山,他第一次看到了雪,
住在被雪包围的酒店里,
叶世荣说,那时自己的脑海中常常会想起电影《闪灵》——
一部发生在冬季酒店的恐怖故事。

在日本的那两年,
Beyond一共制作了两张专辑,
分别是《继续革命》与《乐与怒》,
在内地,前者的国语版叫做《Belief信念》,
而后者则因为收录了当年爆火的歌曲《海阔天空》,
国语版直接被取名为《海阔天空》。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那时,没有人能想到,
《乐与怒》这张专辑,
会成为黄家驹生命中最后一张专辑。

-25-

1993年,Beyond成立十周年。
这年5月,他们分别在中国香港与马来西亚
举办了大型不插电演唱会。

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
黄家驹选择了《海阔天空》,
唱到一半,
他照例介绍了台上的每一位乐队成员,
最后,他对着台下的歌迷们做下约定:
“来年开一个更加大型,
更加精彩的演唱会。
1994年见。”

这一次,黄家驹失约了。
一个月后,
他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
失足从3米高台上意外摔落,导致脑部受伤。

1993年6月30日,
下午4点15分。
在昏迷6天之后,
黄家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年,他31岁。

没有了黄家驹的Beyond乐队,
在后来的一次演唱上,
再次唱起了《海阔天空》。
曾经爱听这首歌,
再听已是伤心人。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最伤心的,
应该是弟弟黄家强吧……

-26-

这些年,人们不断想象,
如果歌坛还有黄家驹,会是如何;
人们也常在怀念,
那个与黄家驹一起远去的,
香港歌坛的黄金时代。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有人说,
黄家驹之后,香港乐坛再无摇滚。
但倒不如说,
黄家驹身上那份对于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以及对于娱乐圈的清醒与审视,
恐再难得。

又到一年6月30号,
黄家驹离去的日子。
今天,他的墓碑前,
一定会比往日又多出一些花束
与几瓶他最爱喝的可乐。

时间过去,
人们对他的思念,却从未减少。
是的,
如果真的想念,
时间是冲不淡思念的。

或许正如他墓碑上写下的那句:
“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
只在乎做过什么,
摇滚精神,永垂不朽。”

如今再看这句话,
无论是黄家驹,还是他的摇滚精神,
都做到了。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

再见,黄家驹!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