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时候爷爷奶奶教的除夕规矩

作者:文摘 日期:21-02-11 字体:  标签:科普 除夕 阅读:

科普:小时候爷爷奶奶教的除夕规矩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自古就有年夜饭吃饺子、守岁、贴门神、贴福字、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小时候,爷爷奶奶教了很多除夕的规矩。

  团圆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就餐前,必须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由家庭的男性成员去祠堂请祖灵,请来祖灵的路上要默念“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女性成员在家准备供品。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等等……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会反复要教孩子说。

  除夕守岁

  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禁忌打碎器物,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

  “压岁钱”

  古时候的压岁钱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例如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物上,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而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就开始盛行。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地方把“福”字倒着贴,取“福到了”的谐音,讨个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