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老观念

作者:佚名 日期:16-01-12 字体:  标签:观念 阅读:

  今天我来讲三个故事,一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是中国当代的,一个是外国的。

  刘邦少年时代,有仁爱之心,乐善好施,性情豁达。但是,对待自己家人却缺少应有的耐心,厌恶生产劳动,不善积累财富。成年后通过考试混进官吏队伍,做了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乡长),成天泡在酒馆里,不醉不归。结婚成家之后,田地农活,基本上由妻子吕雉和两个儿子承担。刘邦本人,蓄着漂亮的胡须,头戴一顶找人定制的竹皮冠,优哉游哉,过着他半脱产干部的惬意日子。因此,他的父亲刘太公颇为不满,常常批评刘邦不如他二哥能持家聚财。刘邦揭竿反秦,称帝的第九年,未央宫建成,刘邦在未央宫前殿设宴款待诸侯群臣。宴会开始,刘邦双手捧起玉制酒杯,给被封为太上皇的父亲祝酒,说:“当初大人经常因为我不拿钱财回家,不能发家致富,认为我不如勤苦劳作的二哥。如今,我的产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些呢?”这一番话,引出“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说,由一连串的故事组成。其中一个,大意是:莫言少年时代,家乡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莫言偷偷跑去听说书,结果把母亲分派给他的活儿忘了,因此受到母亲的批评。晚上,母亲在油灯下为家人缝制棉衣,莫言忍不住,就把白天在集市上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母亲有些不耐烦。她认为,说书的都是些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他们的嘴里说不出好话。但是,莫言复述的故事还是渐渐吸引了她,集市日不再给莫言派活儿,等于默许他去听说书。为了报答母亲的宽容默许,也为了炫耀自己的记忆力,晚上回到家里,莫言便把白天在集市上听来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莫言投母亲所好,添油加醋,编造情节,乃至改变故事的结局。因此,母亲之外,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了莫言的听众。但是,母亲并未因此夸赞莫言。相反,听完故事,她有时会忧心忡忡地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美国NBC电视台著名脱口秀节目《今夜秀》的主持人莱诺,在一篇讲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中说,他年轻时怀揣明星梦,有一段时间工作无着。母亲很关心,希望他尽快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次通电话时,莱诺跟母亲说,自己想要去娱乐圈闯荡,他母亲表示不赞成。为了说服母亲,莱诺举例说,有个人在好莱坞找到工作,成了明星,一年只工作一个季度,就挣了上千万美元。不料,母亲听后,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更加担忧。她说,一年只需要工作一个季度,那不是一份正经的工作。因为,其他三个季度还是闲着,没有事情做,没有着落。在莱诺母亲心目中,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一年到头有班上,有事情做的,跟收入多少没有关系。

  三个故事,结构一样:都是成功人士笑忆当年。父母亲成了微讽的对象,他们当年的担忧、责备,则成了笑料。

  诚然,按照世俗的价值观念,按照社会的丛林法则,刘邦、莫言、莱诺毫无疑问都是成功人士,他们父母的价值观念都非常不合时宜,都是迂腐可笑的。

  然而,换一个角度想想,他们父母的观念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像刘邦、莫言、莱诺这样的成功人士,显然都属于买彩票中亿元大奖那样的极小概率人群。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梦想过于高远,终身落魄,一世潦倒。鼓励孩子去买彩票中大奖,规劝孩子脚踏实地劳动致富,这两种态度,哪一种是为人父母者更负责任的态度呢?我认为是后者。再者,刘邦父亲、莫言母亲、莱诺母亲,貌似不合时宜、迂腐的观念背后,其实有着十分可贵的底线意识:他们的劳动致富、淳朴诚实为人的观念,是人类建立美好稳定社会最坚实的基础。少一个帝王、小说家、谐星,于人类社会无损;而没有了劳动致富、淳朴诚实为人等道德底线,人类社会将永久处于混乱、野蛮状态,无异于禽兽世界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