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快尽了!
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发的残荷照片,才惊觉,秋光已瘦得不成样子。
荷塘里的水落了,露出塘边灰黑的淤泥,裂着纵横的纹,像老人手背的青筋。
残荷耷拉着焦黄的叶子,茎秆斜插在水中,瘦硬如铁线。
风过时,想来也没了夏日那温软的沙沙声,只有几声枯涩的摩擦,像是时光碎裂的响动。
繁华退去,丰腴不再,只剩下筋骨嶙峋的真实。
夏日的喧闹蛙鸣,春日的潋滟波光,此刻大概都沉寂下来。
荷塘空了!
突然就忆起了小时候我家老宅子附近的一处荷塘,每年深秋时节,荷塘的主人都会放干塘里的水,抓鱼、挖莲藕,把冷寂的深秋弄得很是热闹。
那时候,我放学回家时总会路过那荷塘,然后跟着大人们一起,站在荷塘边上看别人挖莲藕。
满是淤泥的莲藕被人从泥中捧出,然后于浑浊的水坑里洗上两遍,再举起来时,那莲藕也就变得白皙。
后来学了那首《爱莲说》,每每看到别人挖莲藕,就会想起那句: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说的也不只是莲花,还有长在淤泥里的莲藕。
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总会在这个季节买上一些莲藕炖上一锅莲藕骨头汤,孩子喜欢喝,而我也喜欢那汤的清甜。
母亲总说,莲藕最是清热,但又不能多吃,因为粉质比较重,她是有些消化不好的,吃粉质太重的东西,容易不消化。
万物大概就是这般,没有一味的好,也没有一味的坏的。
就像那长江岸边的芦花,于深秋的风里,摇动着身姿,于大多数人来说那就是杂草,但却能丰盈诗人的诗篇。
我有时候会站在江岸发呆,看着江水涛涛,一江东去,看着芦花飞落我的旧衣衫,像是嫌我的衣衫太暗淡,给上些许的装点。
当秋光瘦尽了寒塘,芦花也就飞上了我那淡薄的旧衣衫。
当落叶纷飞了落霞与孤鹜,秋天便书写出了‘水瘦山寒’的画卷。
不过,这样的景致在南方其实感受不深,若是有北方,此刻北风萧萧,秋水冰凉,一川枫叶早化作了凛冽的寒。
其实,今人对于时节的变迁,感受并不太具象。特别是居于大城市的人,每天匆匆忙忙。晨起上班时,天可能还未大亮,而晚上下班时,暮色已沉,很难看清楚植物们因为时节变迁带来的变化。
当你真正发现的时候,秋已经远去,而那一夜的雪,一夜的寒,早已经开始书写另一个季节的故事。
我住的附近,前两年有人在楼顶种荷,夏天时,我只要站在阳台,就能看到那楼顶的荷叶随风摇曳,深秋时,亦能看到主人在楼顶忙碌挖藕。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还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写得好。
深秋荷塘的空,何尝又不是为来年的丰盈做准备;而草木的瘦,也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下一场勃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