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集

孤独不是身边没人

作者:第九杯茶 日期:25-08-10 字体:  标签:孤独 阅读:

  孤独不是身边没人,是心里有片海,涨潮时翻涌,退潮后空荡。

  而你,是唯一的摆渡人。

  说到孤独这个词,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垂垂老者。

  我住的地方有很多老人,常看他们在巷口一坐就是半日,而冬天的时候,便在空旷的地方坐着晒太阳。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着,等待时间流逝。

  那时候,孤独好像就有了具象。

  我从未问过他们是不是孤独,但他们自己可能也没有想过孤独这个词。

  很多老人是独居。

  儿女们可能在外面工作,一年到头回来不了几天。也可能是儿女就在同一个城市里,虽然离得不算远,但也并不常常回来探望。

  于是,附近的几条街里,发生过几起老人死在家中几天,却无人知晓的事。

  老人们孤独吗?

  可能也是孤独的。

  老人的孤独,更多的时候是无可奈何。

  而年轻人的孤独,则是另一种具象。

  孤独是凌晨三点半醒来的清醒,是半夜地铁车厢里戴耳机晚归的牛马,是朋友圈点赞后倏忽的空白。

  他们把孤独活成了一种常态,又假装这是一种活法。

  也有人说,现代人的孤独很贵。

  要有一间付得起房租的单身公寓,要买得起降噪耳机和智能音箱,要负担得起一个人食的套餐和深夜打车回家的费用。

  我们花钱购买孤独的体面,却又在深夜把发朋友圈的九宫格照片修了又修。

  突然想起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在沿海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加班至半夜,没有公车回家,站在路边泣不成声。

  有人会说,打个车很难吗?那能花多少钱。

  也有人说,随便找一个宾馆住一晚,也不至于一个大男人大半夜在路边哭。

  但现实是,这个年轻人每一天的公车费都在仔细计算,一日三餐都精准到了每一块钱。

  打车几十块或许不高,但可能够他吃半个月的早餐。去酒店住一晚也不是掏不起,只是可能半个月的午餐费用就此去掉。

  从外地到沿海城市打工,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要租房,要生活,还想再节余一点为将来的生活

  家里条件并不算好,无法给予更多支持,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不是打车那几十块钱给不起,是打车的那几十块压倒了他在异乡城市孤独打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孤独很具象,很扎心,很现实,又很让人共情。

  他也不过是孤独这片海里,自己的摆渡人而已。每一次涨潮退潮,都是与自己的对话;每一次风吹浪打,都是对灵魂的一次锤炼。

  什么时候会倒下,其实谁都说不清楚。可能是某天夜里偶然飘落的一片雪花,也可能是某个清晨沾湿衣衫的雨滴。

  没有人真正喜欢孤独,更多的人只是在孤独里活成了风吹雨打都不怕的样子。

  而真正的孤独是什么?

  大概就是,我试着销声匿迹,才发现自己真的无人问津。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