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

作者:佚名 日期:15-11-28 字体:  标签:阳光 少年 阅读:

  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的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四岁的儿子身上。

  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便会递去一下馒头,但儿子总是拿到母亲床前,“连哄带骗”让母亲吃了,而自己,转身在灶房里舀一瓢凉水,算是对付了一番。

  看着二人实在难以为继,孩子的外公外婆便北将母子俩从内蒙古额济纳旗接回了甘肃平凉,借住在亲戚家。可时间不长,他们就成了亲戚眼中的包袱。一辆破旧的手推车将他母子俩拉出。眼看要流落街头,好心的大妈腾出自家看菜地的那间不足3平方米的小草屋。那便又成为二人的栖身之所。两年后,母子俩不得不搬出摇摇欲坠的草房,租住在另一间四处透风、不足5平方米的伙房内。

  儿子渐渐长成了大小伙。母亲感到多有不便,就再不让儿子为自己擦拭全身。儿子急了,第一次埋怨起母亲:“常年卧床容易生褥疮,你不让我擦,难道要我背上不孝的骂名吗?我再大,就算把媳妇娶了,娃生了,我还是你儿。”母亲拗不过儿子,就微笑着默认了,但心里却是泪雨滂沱。

  母亲常常想,再不能拖累儿子了,早一天死,儿子早一天解脱。但儿子争气,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未曾落下,临近高考,还是班上的第十一二名。因此,母亲心中的绝望也渐渐被希望代替了。

  但儿子的苦却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一天晚自习后,儿子赶往家中,脚步却越来越沉重,十多年的艰辛一幕幕涌上心头。此时,天开始打雷,雨倾盆而下。儿子跪在马路上放声大哭:“苍天啊,你咋就这么残酷!”此时,一道刺眼的闪电击到一棵大树上,树着了火。刹那,儿子脑中突然闪过“凤凰涅,浴火重生”的念头,精神为之一振。

  儿子从此不再流一滴眼泪,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母子俩的生活依旧难以为继。因为欠交几十元房租、电费,房东掐了他们的电。悲愤之余,母亲决定外出乞讨。拄着拐,在儿子的搀扶下,母子俩爬上了长途汽车去了西安。可真坐在了西安街头,母亲怎么也伸不出手。一连三天,没要到一分钱,也吃不上一口饭。狠狠心,母子俩花3.5元买了一碗面。可娘俩你让我,我让你,谁也不先动筷子。回“家”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儿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写了一封求援信。

  儿子没想到,一封求援信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当地部队的政委来了,学校的领导及同学们来了,媒体的记者来了……母子俩渡过了难关,儿子也从此多了一门“功课”:每位好心人的名字,都要一个不落地记入那本自制的《恩人薄》。

  当母子俩出现在央视的《共同关注》栏目中时,回首往事,儿子泪流满面,却又坚定从容。班主任教师称赞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对母亲的孝行、对母爱的感悟,能净化人的灵魂。以我的阅历,没有人能比。”70多岁的邻居大妈感慨,自己活了这么大岁数,没见过他这样的孩子,他最好的同学红着双眼:“以他的成绩,考一本绝对没问题,但他想却是去不去读大学,他说过,‘我走了,母亲怎么办?’”

  这位让所有人都歔欷感慨的儿子名叫张晓,2007年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平凉市团委号召全市66万名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有记者问:“张晓,你是怎样熬过这么多苦难的?”张晓沉默,但镜头里,张晓那个破旧的笔记本上,清晰地写着一段话:“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后记:真心的希望在我们的身边,能有更多的学生能学会面对生活的磨难,而且能像张晓一样含泪奔跑,永远不失去自己人生的信念!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