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是您手中永不断线的风筝

作者:刘云龙 日期:15-11-27 字体:  标签:母亲 风筝 阅读:

  此次见到母亲的时候,是在江北姐姐家。一路舟车劳顿的母亲那原本清癯的面庞明显多了几许倦容。我这才想起,自父亲去世后,我足足有四年的时间暌违于母亲。

  年已79岁高龄的母亲,虽然身板尚还硬朗,可那爬满脸庞的皱纹渐深;她的听力也明显减退,姐姐特地告诉我同母亲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

  如今的母亲,酷似当年的外婆。那讲话的神态,那走路的姿势,那平静中不无嗔怪的话语,活脱出外婆的模样。每当讲到她惦记的人和事时,尤其是讲到我孩提时的那些往事,她总是泪光闪烁。她和外婆一样,都有一副深明大义、怜爱儿孙的慈悲心肠!

  母亲是在夭折了一双儿子之后,才有了我的姐姐和我这个心肝宝贝儿子。生我的时候,因突患伤寒症而无奶水的母亲,以一口糖水一口米糊地耐心喂养啼哭不断的我。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我是唯一没吃过奶的孩子,但我是唯一最让母亲牵肠挂肚的儿郎。

  在我四岁时,外婆让母亲把我送到远方的镇上。从那时开始,我就成了母亲心中的风筝。尽管她手中的线紧紧攥着,似乎命中注定,我自小就与她离多聚少。

  再后来,因父亲被错误处理回原籍,我才得以同随行的母亲生活了几年。接下来,从读中学直到今天,我都是在异乡漂泊,辗转迁徙的岁月中度过,偶尔回家过个年才能团聚。

  然而,在母亲心中,即便我成家立业,人至中年,也永远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也永远是没有从她视线里消失的一只风筝。

  那年,我成为一名随军记者,去了异国他乡,年龄未满22岁。一去三个月,没法写信,更无从打电话。在那音讯杳然的日子里,风一样的传言不胫而走:说我已经倒在南国丛林……后来听邻居说,在那些度日如年的时光里,母亲疯了似的四处打听,毫无结果后就整天神情呆滞的站在房后的河堤上,盼着她的宝贝儿子安然回还。

  四个月之后,当我为采访一位战斗英雄顺道返家省亲,突然出现于母亲面前的那一瞬,她竟然拍着我的脸:是你吗?儿子,这不是梦吧?!母子重逢,喜极而泣。

  其后在长达17年的岁月里,我因为太专注工作,平均四年才能与母亲重逢一次。平日里,唯有以书信的方式,让识文断字的父亲与她沟通。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话开始普及,她才得以用很方便的电话同我说话,但总是母亲先打电话给我。

  我有孝心,但不是孝子,这是我至今都为之愧疚的真心话。我敬重母亲,惦记着母亲,可是我常常因为忙于自己的所谓工作所谓事业而疏离了她。现在想来,那种存之于心的祈祷和祝福是何等的苍白啊!

  此番见到母亲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母亲老了,老得让我心疼!

  恩重如山的母亲,当她年事已高之时,对儿子的思念更加浓厚。实在无法排遣思子之情时,才忍着头晕呕吐之苦,从老家一路匆匆赶来,为的只是看一眼她的不孝之子。

  我为何没能在春秋四季里,主动给予她一些问询,哪怕是常打打电话呢?我任何的解释都是负心的,我唯有自责!我算什么?我为她做了什么?我所有的努力,虽然之于她是一种安慰,但之于我而言,无疑是一种深深的歉疚!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只有瓜怜子,没有子怜瓜”的俗语么?

  或许人只有到了珍惜亲情的时候,方才发觉,自己曾经是怎样的自私;方才觉得失去的恰恰是人性中最值得坚守的东西。母亲,原谅我吧!原谅儿子的大不孝,原谅儿子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年代里没能尽应该尽的孝道。对比亲恩,我那些狗屁工作能值几何啊?!

  是啊,我让“赶路”剥夺了对母亲的探望,我让“跋涉”挤掉了对母亲的亲近。母亲说,别责怪自己了,你有你的正事,我这次来,是担心哪天身体不行了看不到你了……

  此刻,我只有在内心一遍遍祈祷:母亲,您永远不老!您活着,就是儿子最大的动力;您健在,就是儿子最大的幸福!无论儿子怎样的疏离和不孝,也永远是攥在您手中不断线的风筝啊!如果儿子忘记了回家,您就拉拉手中的线吧,不,不需您拉线,这只风筝从今往后,每年都飞临您的身边,陪伴您几天,再不能让您失望……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