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临走前做完了全家人的棉裤

作者:彧儿 日期:16-02-04 字体:  标签:母亲 阅读:

  用老人的话讲,母亲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五岁的时候,外婆去逝了,丢下母亲和五个舅舅,那时候大舅十五岁,小舅才三岁。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的活计。倘若是现在的孩子,五岁正是撒娇、玩闹的年龄,而母亲却要去挑起成人所能承受的生活担子,可想而知,她的童年并不快乐,或者称不上有童年之乐。

  遗憾没上过学鼓励子女多读书

  从我记事起,母亲便常常说,“你长大了好好读书,别像妈一样不识字,摸了一辈子的黑。”那时候,我才从母亲的话里依稀知道,母亲一辈子没进过学校。因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大一点的舅舅们要和外公去农田里干体力活,而母亲整天都要在家里操持家务、洗衣做饭。何况外公是个传统观念的老人,他常对母亲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长大了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衣食无忧也就行了!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她本是个爱读书的人,只是那个年代,那个贫困的家庭没办法也没能力为她营造读书的机会和环境。所以她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寄托到了儿女身上,无论家境有多困难,她都鼓励我努力读书!

  过年做顿肉只给老人孩子吃

  后来,母亲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父亲,他们只相差一岁。记得我曾问过母亲:“十八岁,多好的年纪呀,我还在读高中,您却已经结婚生子了,您不觉得委屈吗?”母亲说:“那个年代,都结婚早,有了你们,我就什么委屈都没有了。”可想而知,母亲把她的所有都给了这个家,给了她的孩子们。

  由于外婆去逝早,母亲几乎没有体会到母爱的滋味。于是母亲把祖母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看待。她常常说,婆婆也是妈,既然叫一声妈,就得当妈一样待。仅这句当妈一样待,母亲便整整待了三十年,这当中有委屈也有忧伤,有快乐也有欣喜。这么多年,我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着的,直到现在想起还觉得历历在目,心会不由自主地一阵阵地疼着。母亲,对家庭,对孩子,对老人,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和爱啊?

  我六岁那年,家里人口多,困难得很,平常的日子吃不到猪肉,一日三餐,最常见的就是土豆和白菜。那年春节前,父母买回来十斤猪肉,母亲说祖母和孩子们爱吃肉,焖着吃。但饭桌上也就做了一盘肉,除去老人和孩子们吃的,等母亲来吃的时候已经没什么了。我悄悄地问母亲:“妈,您怎么不吃肉?”母亲温和地笑:“妈不爱吃肉。”六岁的年纪有种单纯的傻,认为母亲说不爱吃就是不爱吃了。直到我考上大学那年,家里条件也好起来了,临行前一天,母亲说:“做点你爱吃的红焖肉吧,犒赏一下我聪明的孩子!”结果饭桌上母亲端上来一小盆红焖肉,她说:“今天大家伙都多吃点儿,高兴!”看着母亲一块块吃红焖肉的情景,我的喉头仿佛噎着一块东西似的咽不下这肉。童年的往事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那一刻我才明白,母亲不是不爱吃肉,而是不舍得吃肉。

  叮咛女儿孝敬公婆

  再后来我成家了,母亲又会常常说,嫁到了婆家要和睦相处,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于是,有事没事母亲都会打个电话过来,拉拉家常,更多的时候还会说,你公婆年纪大了,没事多陪陪他们,我们不用你惦记。

  逢年过节,我在父母家里呆的时间少了,在公婆这里呆的时间多了。而母亲却从不说什么,但是每次只要知道我们要回去,又都会欢天喜地地张罗一桌子饭菜,吃不完就让拿着走。

  母亲去世以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从她的旧箱子底里居然找出几条棉裤来。父亲说,那是母亲做给我们全家人的。因为母亲担心她年纪大了,做不了针线,怕孩子们没得穿……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宁可苦着自己,也要为家人着想,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的温暖还在,她对这个家所有人的爱还在。

  逝者生平

  常亚文,生于1955年11月2日,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以做小生意维持生计。于2007年4月20日逝世于哈尔滨。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文学爱好者版权所有|赞赏
SiteMap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