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故土情(一)

作者:葫芦娃 日期:09-26 阅读:

  我这个老同学啊,偶尔联系一回儿,就给我寄来这么多家长特产,尤其是这香喷喷的榛子,勾引出来的可不止是馋虫啊,还有那无边无际的回忆

  我们扎兰屯市估计没诞生过啥名人儿,地图上也不太容易找到,所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我就是出生在扎兰屯市下面的中和镇,离中和镇还有四五十里弯弯曲曲山路的前进村(俗名“二道沟”),从沟门儿到沟里,依次是前进一队,前进二队,前进三队,我们家就是三队的,再往上还有前进四队。这道沟到底有多长呢?这么跟你说吧,直到我考学离开二道沟,都没把这道沟走完过,至今不知道“沟里”到底还有多少里?

  没有比我们家的“小山村”,更遥远的小山村了吧?虽然隶属内蒙古,但山沟里没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山沟是东西向的,于是就有了陡而俏的北山,人家的房屋都依着北山而建,房屋的前面有唯一的一条能从沟里走出沟外的大路,路的南边是一条也是从沟里流到沟外的小河套,夏天不发大水的时候也就五六米宽,一上冻就有二十几米宽啦,明晃晃的像一面巨大的银镜,冬天快乐一大半源于此。河的南面是草垫子,放羊放牛放猪,全在这里,春天雷雨天草垫子里会长出来“雷击白蘑菇”,鲜美的很,运气好还能拾到野鸭蛋,草垫子边上有很深很深的壕沟,骑马上不去的时候,就把那马牵到壕沟里面,我们在沟沿跳到马背上,你能想象得出来,壕沟有多深了吧!为啥要挖这玩意,谁挖的,它有啥用呢?至今也没想不明白。再往南呢,是一大片庄稼地,庄稼地再往南,才是温和而连绵起伏的南山,图一这上等品种的红核榛子,就长在南山的灌木丛里。

  你看看,我们家的二道沟,也足够宽的了吧!

  就是这样的初秋季节,好吃的沙果到了末季,只剩下树尖尖儿。失望之余,这刚长成的榛子,便诞生了沉甸甸的新的希望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下午只上两节课,三点钟就放学了,老师们拿着锄头镰刀下地里干活,我们就像飞一样的奔到家里,和小伙伴儿一起挎着小筐,叽叽喳喳的趟过小河,溜过草甸子,爬过大壕沟,穿过庄稼地,到了南山边,就沿着山边寻找榛子树,谁逮到一片儿,大喊一声:“这边的有啦!”,呼啦啦的一起猛撸,连叶儿带枝儿,弄满篮子,就得意的往家走啦!

遥远的故土情

  往回走的时光是惬意的,边走边把榛子的外衣给揪掉,如上图,有小尾巴弄不掉,是因为榛子刚长成还没脱壳儿,离成熟还远呢。这个时候榛子壳不太硬,放嘴里能咬开,拨出白嫩的榛子肉,放在嘴里贪婪的咀嚼,甜甜的脆脆的,都不舍得咽下去!要是不小心,咬到那绿色的外皮,就酸涩的要死,要是运气再差一点儿,咬开的榛子核里,还可能蹲着一只白胖的虫子!

  走到小河边的时候,我们筐子里只剩下那些咬不动的榛子了,河套边上有大大小小的石头,寻一块平整的石板,再找一个锤子一样的小石头,把榛子放在上面砸,比用嘴咬省力多了,不过砸榛子用力要轻巧,把榛子核敲开而榛子仁儿完整,那才叫高级,否则一石头下去,榛子连壳带肉“粉身碎骨”了,你就啥也吃不到喽!吃着玩着,就不知不觉的忘了时间

  直到小山村里炊烟袅袅,直到大道上有妈妈或者大姐姐们在对着南山大声喊:

  “老肖家小霞!”
  “老王家小二儿!”
  “老仲家小四儿!”
  ……
  “回家吃饭啦——”

  我们这才慌慌张张的认回自己的筐子,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蹽啊,生怕迟了挨骂,也生怕晚饭被吃光了!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