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叫“规矩”

作者:国学 日期:05-07 阅读:

在中国,这叫规矩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菁华,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夫,也能说出不少传承下来的规矩。

  民国国学大师李炳南老先生,曾把这些老祖宗的规矩教诲汇集成书,即《常礼举要》。

  今天我们从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01-

  居家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1.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2.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

  3.不要在长辈面前不停地走来走去。

  4.吃饭的时候不叹气,吃饭的时候不训斥晚辈。

  -02-

  处世

  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自己家庭里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扬。

  2.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受。

  3.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

  4.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

  -03-

  聚餐

  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1.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2.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搅。

  3.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发出异响。

  4.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

  -04-

  出门

  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谈。
  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1.登山的时候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

  2.走路时不吸烟,不吃咀嚼东西,不唱歌。

  3.不站在路上长时间地交谈。

  4.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

  -05-

  旅行

  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1.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祭祀祖先并告别双亲。

  2.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简单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

  3.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忌讳,不要违犯。

  4.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庄一定要慢慢行驶。

  -06-

  庆吊

  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临丧不笑。
  里有殡,不巷歌。
  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1.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啼哭。

  2.参加葬礼不要笑。

  3.邻里有丧事,不再附近放声唱歌。

  4.葬礼上佩戴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


  除了这些板上钉钉的规矩,还有一些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讲究。

  吃饭时不要把筷子插碗中间。
  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
  过节送礼不送钟表。
  有客人在,不打扫家里。
  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
  不能用手指人、指神像、佛像。

  这些讲究和忌讳,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

  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后面,这就叫规矩。

  遇见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就叫规矩。

  聚餐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这就叫规矩。

  ……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懂“规矩”的越来越少,也有人把规矩视为过时的封建陋习。

  其实不然。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规矩就是”礼“通俗外化的表现。

  里面包含的是正统儒家“推己及人”的智慧和“正己化人”的人文关怀。

  规矩在传播中存在,在漠视中消亡。

  让我们一起,把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规矩传递下去。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相关
标签:中国 规矩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