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是一种自扰

作者:林青 日期:01-12 阅读: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脑袋,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思想,而在这些思想里,经常纠缠不清、经常打架的有两种思想,一是本来的那个我的思想,二是另一个虚拟的我的思想。本来的我,即本我;虚拟的那个我,即虚我。这两个我经常会较劲儿,弄得心绪不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忧郁、纠结、苦闷便由此产生,谓之自扰。本我,是实实在在的我,出身、处境、能力、水平、思维是客观现实的;虚我,则是超出现实的一些想象的、假设的意念。这些意念的产生,常常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切实际的攀比而造成的,没完没了地攀比又达不到,烦恼便没完没了地相伴随。所以,攀比是一种自扰。

  人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互相攀比,攀比口袋里的糖,看谁的多,谁的是水果的,谁的是奶油的。口袋里的糖既多又是奶油的那个小孩儿自然洋洋自得,而其他的小孩儿,可能就会由此而自惭形秽,很不开心。这是本我和虚我不一致导致了本我的苦恼,本我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买几块水果糖已算奢侈了,可是那个虚我却想:为什么我家就不能多买些奶油的糖呢?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攀比谁长得帅,谁的家里更有钱,初入社会的时候就比谁家里的关系硬,谁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谁能挣更多的钱。再后来攀比谁的女友长的好看,谁开的车好,谁住的房子大。攀比都是攀那些比自己好的人。

  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本我是真实的自己,虚我是自我虚构的,是把比自己好的那些人作为参照点来与自己比较,是超越客观的事情,结果总是比不了,够不着。本我像是自己的舌头,虚我就像自己的鼻子,舌头总是够不着鼻子,急得团团转,实现不了的硬去做,自己糟践自己而不自知。不考虑自身实际条件,总认为别人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应该拥有,其实是很荒谬的。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与别人比,是攀比,其实有许多时候,虚我也与本我比,如:走进考场时许多题都不会做,走出考场时却觉得都会了,虚我就埋怨本我,抱怨本我,于是就后悔得不得了,这就是事后诸葛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我折磨,在考场里紧张的环境里的那个我,与走出考场轻松环境里的那个我,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能比。“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只有本我与虚我一致起来,才算是战胜了自己。由此可知,本我与虚我的纠缠不易消停,这也许正是自扰的根源。

  攀比,往往与盲目相联系,本身就含有不现实、不可能的成分。如果不是盲目地比,而是实事求是地比,则是正确的比。正确的比,能够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是能够比出正能量的,是不会烦恼自扰的,那不是攀比,是应该提倡的。

  心有定力时间:2014-06-2121:50来源:《天津工人报》作者:凸凹当下,总有些人喜欢议论别人。但是,人们评价一个人,却往往看他本身之外的东西,如蒙田所说,人们买剑,往往不看剑锋是否锐利,而是看剑鞘是否华丽。这个“剑鞘”之于人,即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衣冠的明暗、交游的广狭。

  然而别人的评价,或别人的议论,就像风,有时会把树吹得左右摇摆,但风过之后,树依然直。关键在于树是否有深扎的根须、向上生长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本性。树倒一般缘于自身空,源自内心的霉变和腐烂。

  而且,别人的评论,都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上的,实在不足为据。如果别人的一番评论就改变了你的价值取向,只能说明你从来就没有确立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所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论,重要的是要学会强身固本。

  曾有人说,心随境转是凡人,境随心转是圣贤。我们即便做不得圣贤,最起码也要做心有定力的人。

  这一点,从真正的智者那里也可以得到佐证——

  据钱穆的妻子胡美琦回忆,钱穆喜围棋,但从不喜与人对弈,他嫌那样劳神费力,所以更喜欢自己独自摆棋。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说,我为你摆盘棋吧,让你看到这里的乐趣。

  胡美琦说,钱穆让我感到,人生也如摆棋,用不着与人比短长、争输赢,只要面对自我,也能自得其乐。

  这便让我想起兰德(英国诗人)之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所以,人要活得自得自适,就是要有这种“不屑”的精神。钱穆就是靠清高孤傲成就了自己,我等也不能一味“随和”、“谦卑”,也应该有所轻蔑,有一点傲骨。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