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思念

作者:阿建 日期:09-16 阅读:

  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亮了又暗,编辑框里的“你最近还好吗?”删了又改,最后还是停留在草稿箱的最底端。

  成年人的思念从来都不是少年时翻墙递信的热烈,也不是青春期里彻夜长谈的汹涌,它更像一杯温到刚好却不敢递出去的茶,一边是心底翻涌的心动,一边是反复权衡的克制,在“怕失去”和“怕多余”之间,反复拉扯出绵长的为难。

  我们都曾在某个瞬间,被回忆里的片段击中。

  可能是路过街角那家他曾推荐的咖啡店,熟悉的香气漫过来时,脚步会下意识放慢;可能是听到一首共同听过的歌,旋律刚起,指尖就会不自觉地停在屏幕上他的对话框;也可能是加班到深夜,看着空荡的办公室,突然想拨通那个号码,却又在按下通话键的前一秒,默默把手机揣回口袋。

  这种想念很真实,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住心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轻微的牵扯,可我们终究没敢让这份情绪破土而出。

  不主动,是怕亲手推开仅存的联系。成年人的关系太脆弱,像玻璃上的霜花,轻轻一碰就可能碎裂。

  我们总在想,万一他此刻正忙,我的消息会不会变成打扰?万一他早已不再在意,我的问候会不会显得自作多情?于是宁愿把话都憋在心里,隔着屏幕看他朋友圈的动态,从点赞的犹豫里,从评论的斟酌里,一点点猜测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

  我们不敢向前一步,怕这一步迈出去,连“偶尔能聊几句”的资格都失去,只能在原地徘徊,任由思念在心底积成小水洼,倒映着自己小心翼翼的模样。

  太主动,又怕沦为对方的负担。我们都懂“过犹不及”的道理,也怕自己的热情会变成别人的困扰。

  明明很想每天都问一句“早安”“晚安”,却怕他觉得厌烦;明明看到有趣的事情第一时间想分享,却怕他觉得无关紧要;明明想约他见一面,却怕他找借口拒绝时的尴尬。

  成年人的骄傲里,藏着不愿被轻视的敏感,我们宁愿把想念藏得深一点,也不想让自己的心意变成对方需要“应付”的麻烦。

  就像手里攥着一颗糖,想递出去又怕对方不喜欢甜味,只能紧紧握着,直到糖在掌心化掉,留下黏腻的痕迹,像心里挥之不去的失落。

  多点问候是打扰,少点联系是遗憾,这道选择题从来没有正确答案。

  有时候会忍不住发一条无关痛痒的朋友圈,特意选他可能看到的时间,其实不过是想让他知道“我还记得你”;有时候会把他的聊天记录翻了一遍又一遍,从最初的热络看到后来的疏离,试图从只言片语里找到一点被在意的证据;有时候会在失眠的夜里想,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可转念又会想,如果当初真的说了,会不会连现在这点念想都没了?

  其实我们都清楚,这份克制的背后,从来不是“你不重要”,而是“我不确定我对你是否重要”。

  我们怕自己的满心欢喜,在对方眼里只是“普通朋友的客套”;怕自己珍藏的回忆,在对方那里早已模糊不清;怕自己小心翼翼守护的在意,最终只是一场独角戏。

  所以宁愿把想念调成静音模式,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里,悄悄消化那些心动与失落,把“我想你”换成“希望你一切都好”,把“想见你”换成“如果有机会的话”。

  成年人的思念,就是这样一场心动与克制的较量。我们一边在心底把那个人的名字念了千万遍,一边在表面装作云淡风轻;一边期待着对方能读懂自己的隐晦,一边又怕对方真的看穿这份脆弱。

  或许这份想念永远不会说出口,或许终究会在时间里慢慢变淡,但那些藏在克制里的心动,那些因为在意而产生的犹豫,其实都是我们认真对待过一段感情的证明。

  就像此刻,我又一次打开了你的对话框,光标闪烁了很久,最后还是只发了一个简单的表情。不是不想说更多,只是想在“怕打扰”和“怕遗憾”之间,找一个最安全的距离,让这份想念既能安放自己的心意,也不叨扰你的生活

  毕竟,成年人的喜欢,除了心动,更懂得体谅——体谅对方的处境,也体谅自己的敏感,在克制里藏着最温柔的在意,哪怕这份在意,只有自己知道。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相关
标签:思念
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