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开一夏香如故,人历千帆淡始真

作者:第九杯茶 日期:25-07-16 阅读:

  风吹荷花香,夏日悠悠长。

  夏天的荷塘,总是最为热闹的。

  先是几片嫩叶怯生生地探出水面,偶尔会有几只蜻蜓立于荷尖,倒也应了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

  不消几日,亭亭的茎干撑起碧绿的圆盘,便有粉红的花苞悄然点缀其间,随后便是盛大的绽放。

  荷花年年如此,不疾不徐,不争不抢,却自有一番从容的气度。

  若有一阵风来,淡淡荷香随风逝,老远都能闻到那独于荷的清香。

  有人说,荷花不知道它自己就是夏天。

  想来,说这话的人天真了。

  植物最是知道时节的。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抽枝,什么时候开花,又何时枯萎。一步都不差,它们总是踏着时令的节奏,不会早一步,亦不会晚一步。

  反倒是我们人,常常忘了时节。

  年年夏来,年年荷花开,年年香如故,只是站在荷塘边看花的人,早已不是去年的人。

  时光匆匆流逝,岁月遵循自己的章法,而荷总在年复一年里重复着相同的命运

  它从淤泥中抽身而出,却不染纤尘;它在烈日下绽放,却不显焦躁;它在风雨中摇曳,却不失风骨。

  诗人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世间的花花草草数以万记,能与其比之,更是寥寥。

  它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知道自己要归于何处,所以在一夏的花期里,不管风吹雨打,花自开来,香亦如故。

  反观红尘中的我们,少年时,意气风发,恨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年时,在现实的礁石间左冲右突,身上难免伤痕累累;及至暮年,方才明白,那些曾令我们痛不欲生的挫折,不过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此时,大概也就读懂了苏轼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绎》,片曲尾里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时候只觉得这歌词真好,后来才知道,这是杨慎的《临江仙》。

  彼时,杨慎作此词已是暮年。因为直谏触犯了明世宗,被贬去云南,流放终生,死于昆明。

  而此时写下此词的杨慎,历经宦海沉浮,看透世事,写的是史,但说的又未尝不是他自己呢?

  历经千帆,有人‘吹尽狂沙始到金’,有人‘一蓑烟雨凭平生’。

  有人得偿所愿,有人用苦难洗去浮华,保有那份难得的本真。

  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看似说的是读书之境界,又何尝不是做人的境界呢?

  从少年时的知其一,就以为知全部,到中年时的执着于某些得失,至老年时的超脱看淡,最终达到‘看山还是山’的澄明之境。

  阅历愈深,看待事物的眼光愈透彻,愈能品味平淡中点滴真意。

  这浮华人间,想要像荷一样,保持沉静,守住本真,安放灵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但愿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盛夏里,活出荷的气度和从容,知其所来,明其所往,不疾不徐,不忧不惧,让生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