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七百年

作者:崔仁 日期:05-11 阅读:

  “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这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新四军老首长张爱萍将军为盐城枯枝牡丹园的题词。其雄浑的气势、浪漫的想象摄人心魄,抓人眼球,成为枯枝牡丹园的点晴之笔,让这千年名园熠熠生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枯枝牡丹园,自古以来,就是盐城的一座名园。因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的记载而闻名遐迩,天下皆知。被评为盐城古十景。在以盐民、农民为主体的盐城有此名园确实弥足珍贵,十分难得。其创始人卞济之,兴盛者卞元亨被人传颂至今。

  据传,唐朝武则天为庆贺登基,命令百花隆冬开放。唯牡丹仙子傲骨铮铮,据不从命。被武则天命人架火烧炙,便成枯柴。

  宋末名将,陕西参知政事卞济之感念其气节,在宋亡后,将此花从国府园中移红白二本植于姑苏枫桥镇。后为避世,又携此花从姑苏退隐东溟(今便仓)。元末,其孙卞元亨参加吴王张士诚领导的抗元起义,被委以兵马大元帅。1367年9月士诚兵败自杀,元亨解甲隐退于便仓。将祖父移来的植株二本分成十二株,至此奇花名噪乡里。

  枯枝牡丹以其奇、特、怪、灵著称于世。

  据《镜花缘》记载:“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投入火中,如干柴一般,登时就可烧着”。而花朵却鲜艳润泽,香气四溢,故名枯枝牡丹,令人称奇。

  枯枝牡丹惟有在便仓枯枝牡丹园内才正常开花。如移植他地或不开花或花小而不艳。明朝伍佑盐官杨应广酷爱枯枝牡丹的灵气,将枯枝牡丹移植到自己的官署,但是栽而不活,只得放弃。卞氏后裔知道后,又将枯枝牡丹取回家中,栽至原地,竟然枝舒叶茂,重新焕发生机。十分特别。

  枯枝牡丹花瓣能应历法增减。农历闰年有13个月,花就开13瓣。平年12个月,花瓣数则为12瓣。形成规律性的单双瓣牡丹,准确无误,很是奇怪。

  枯枝牡丹颇具灵性,似能感应世事时势。一般在春季谷雨前后开花。但遇到建国大典、建国十周年大庆、1972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召开等特殊的年份,均在严冬季节花开两度,枯枝无叶惟红花独秀。而197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逝世,同年10月30日竟放白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环境兴一方物。枯枝牡丹能在盐城枝繁叶茂花盛绝非偶然。卞济之抗元,卞元亨反元,祖孙为反抗元军入侵和压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斗了上百年。其刚毅勇猛,永不言败的气节颇与枯枝牡丹契合。枯枝牡丹只有在此园中才能枝繁叶茂,花香四溢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也是因为有了盐城这方水土,枯枝牡丹这一绝品才能得以保全。

  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所产盐税为天下税赋之半,养活过数代封建王朝。而盐民生活却长期艰难困苦,极度贫困。盐城这块苦难之地,由于封建王朝的残酷压榨,长期得不到开发,沦为盐灶聚集之地。广袤大地,白花花一片。饶是如此,历代盐城人不屈不挠,接续奋斗,演出了一幕幕改天换地的精采大戏。所历苦难,不亚于枯枝牡丹遭受火炙之刑。

  北宋名相范仲淹,在盐城担任盐官期间,带领数万盐民,战洪水,泡海水,依靠简陋工具,肩抬手扒,历时三个冬春,终于筑成了由盐城至南通南北长五百多里的海堤。从此盐城人大潮时不再受海水倒灌之苦,海啸时不再有性命之忧。内地农耕区,粮食生产有了保障,人烟逐渐稠密,成为著名“水乡”。沿海灶民乐业,流散灶民又重新回归,盐业产量成倍增加。灶民也能得以温饱,国家税赋大幅增加。感范公恩德,人们将此堤命名为“范公堤”。盐城市海堤经过的县,至今都立有范公的纪念碑或纪念像。在海安,还有一座范文正公祠。

  与范公堤齐名的还有一条“宋公堤”,更是令人称道。历经岁月更迭,海岸向东淤积,范公堤早就不具挡潮功能,至近代已成为公路的基础,叫范公路。成为盐城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而自范公以来,数代朝庭和民国,只知压榨索取,再无大型水利投入。民众深受潮水之患,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在盐城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诗:“今天东隅厄,伤心北海翻。万民葬鱼腹,万里化龙门。洒血悲亲友,无家问子孙。赤子随鱼鳖,洪流失市村。有生知亦死,何计觅饔飨。”这首字字血泪的诗,真实的记录了洪水海潮肆虐的惨状。

  “自二十八年秋遭风涛冲激,沿海大堤荡为平地,淹死者万余人,损失财产无数,孑遗之民悚予危殆,迁徙流转,屋庐为墟”。(据《阜宁县志》记载)

  在修建海堤上,时任江苏省国民政府主席的韩德勤,还闹过很大的笑话。在地方士绅反复申请下,韩不得以同意在盐城沿海修建海堤。但资金下拨后,却迟迟不动工。民众十分义愤,议论纷纷。在反复催促之下,海堤修修停停,最终在修建了一条低于高潮位的海堤后,就再也无人过问了。“卒以经费减少,堤身低小,三年四溢,贻害弥滋”。原来,国民党阜宁县政府官员上下勾结,层层贪污,至修堤时资金仅剩下拨之半数。故只得偷工减料,草草完工,建成的豆腐渣海堤,毫无挡潮功效。时人愤恨之余,讽之为“韩小堤”。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在新四军的配合下,一举解放盐阜地区。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被任命为阜宁县长。宋县长上任伊始,百废待兴,经过调研,即把修筑海堤作为施政的头号工程。他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实行以工代赈。共动员组织民工2万余人。奋战77天,在海滩上筑起了底宽21米,高7.8米,坡比2∶3的全长45公里的坚实长堤。

  在堤防工程结束时,宋乃德向参议会及民众公布了整个修堤的费用。据统计,全部修堤费用仅为51.6万多元。与国民党韩德勤省政府修造的堤坝相比较,高度超出了三分之二,长度超出了十分之三,经费却只仅用了四分之一。大海堤不仅工程质量高,而且所花经费不足原来预算的六成。

  以宋乃德为首的共产党人,清廉高效,不计劳苦,全身心投入筑提。使经费预算大大节约。如在修建南堤时,费用规定是3万元。但在宋乃德带领下,大家开动脑筋,结果时间没有超过期限,而经费也只用去规定的1/10——3000元。宋乃德还列出各款项明细,如韩德勤在修海堤时堵一决口花费3万元,而新堤共堵了7个缺口,仅花费100元。而为修海堤而发售的公债60万元,在宋乃德的领导下,也于第二年由抗日政府全数还清。对宋乃德等共产党人的付出和土得掉渣的形象,敌人讥讽道:望之不似人君。而群众却齐声夸赞:艰苦廉洁,莫有如此者。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共产党的清正为民形成了强烈对比。

  为了阻挠筑堤,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耍尽手段,造谣惑众,派人暗杀破坏。我党八滩粮管局长陈景石被暗杀,共产党员、工程负责人陈振东,县民运科长于欣等优秀干部遇袭牺牲。日伪也不断派飞机扫射轰炸。宋本人也多次遇险,均幸免于难。这一切阻挠破坏,都未能影响工程的如期完工。

  新堤坝建成后不久,海啸翻腾而至。水位比上次的最高水位还要高出20厘米,时间也延长了20分钟。但海堤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岿然不动,人民生命财产丝毫无损。当地群众齐口称赞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劳。为了铭记宋乃德为修筑沿海大堤做出的卓越贡献,为了铭记中国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在苏北兴建的最早、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阜宁沿海各界决定效法过去的范公堤古题名,将这道海堤称为宋公堤。并在海堤上刻石立起一块纪功碑,将宋乃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全力筑堤的事迹,刻在了宋公碑上。为此,盐阜知名士绅杨芷江撰诗云:“范公已往宋公继,拜罢先贤拜后贤。”

  宋乃德同志的事迹,至今还为盐阜人民所称道,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榜样。枯枝牡丹历经艰辛磨难,火烧风吹,骨干虽枯,但仍枝叶茂盛,花朵鲜艳。宋乃德同志不正如这枯枝牡丹吗?历经困苦,威望愈高,其事迹历久弥新,正如这花朵香味悠长。

  人们皆夸赞牡丹为“花仙子”,唯枯枝牡丹吾敬之为“花汉子”。火烧不死,风吹不朽。无俱风吹雨打,不怕惊涛骇浪,始终挺立着脊梁,永远铁骨铮铮。这与盐城人的风骨精神何其相似。

  写作《讨曹操檄》,吓得曹操头疼病立愈的“建安七子”陈琳。为免受元辱,保持民族气节,肩负幼帝蹈海而死的宋末丞相陆秀夫。放荡不羁,创立“泰州学派”的平民教育家王艮。元末领导盐民"十八根扁担起义”的义军领袖张士诚。不应明召应仕,呕心创作《水浒传》,被后人称为长篇小说之父的施耐庵。近代名人乔冠华,胡乔木等等。盐城这块苦卤之地,竟然人才辈出。均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杰,是为盐城人的代表。

  沧海桑田,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才有了这沧桑巨变。抗战时期,张爱萍将军曾率领新四军四师将士和盐阜地区军民在盐阜大地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终于赢得战争的胜利。作为盐阜地区的主要领导,他对这一历史十分熟悉,对这一历程感同身受。深深感悟,这三千丈的海水也道不尽盐城发展的艰苦历程。所以,将军深深地爱上了盐阜大地。英雄相惜,也更加喜欢这在盐碱地上才花繁叶茂的奇花一一枯枝牡丹,也只有这样的花,才配将军的喜爱与欣赏。

  故当一九八五年枯枝牡丹园扩建时,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在接到新四军纪念馆负责人的请托后,遥望南天,当即欣然命笔,写下“枯枝牡丹园”的扁额和“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的楹联,为盐阜人民留下了永远的精神瑰宝!

  2023年谷雨于盐城

评论
0位读者发表评论
相关
标签:牡丹
文学爱好者
本站网址:520740.com,百度搜索:文学爱好者
QQ/微信号:278429QQ群:32210770微信群
文学爱好者关于联系地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