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一位博主分享了一个帖子,让我感触颇深。
帖子中提到,她的三岁女儿不小心打碎了牛奶杯,牛奶和碎玻璃溅了一地。小女孩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吓得不敢动弹。
听到动静后,婆婆立刻跑了出来,一眼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她没有责骂,而是先走到女儿身边,温柔地抱了抱她,说:“乖乖,不小心把牛奶打碎了是吗?奶奶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现在乖乖站到一边,奶奶来收拾,不然碎玻璃会扎到脚。”
听到奶奶的话,小女孩紧绷的小脸瞬间放松了,露出了笑容,还主动去厨房拿了扫把。
这一幕让我眼眶湿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五岁时的模样。那时,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妈妈却气急败坏地骂我,甚至打了我。此后,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件事,说我多笨,连碗都能打碎,还浪费钱。
从那以后,我内心一直紧张压抑,不敢出错,没有安全感,害怕因为犯错而招致无休止的责骂。
幸运的是,当我成为母亲后,我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的女儿有一个情绪平和、充满松弛感的奶奶和爸爸。在老公的积极影响下,我正在努力自我疗愈。
然而,我也清楚地看到,许多父母仍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将这种自卑深埋心底。
-02-
以前我遇到小事就发火:
孩子吃饭时筷子掉在地上、不慎泼了一杯水、水果刀用完没有及时洗……
分明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过错或无心之失,却能成为家庭磨损的理由,仿佛天都要裂开,末日就要到来。
慢慢才发现,松弛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
如果一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心力交瘁、如履薄冰。
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幼儿期就能敏锐觉察到周围环境释放的紧张信号。
这种家庭环境犹如在孩子大脑中内置了一个高敏感危险雷达,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被孩子迅速捕捉。孩子的大脑神经都用来发展这方面了,根本无暇去探索未知,发展自我。
很多“内耗型家庭”都有那么几个容器功能破损的家庭成员,他们的心灵空间就像一个大漏勺,倒一点水,就会全都漏掉。一点小事,就会让他们非常焦虑,并且会有意无意把这些焦虑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
他们看上去可能不如控制型那么强势,但对于家庭的负面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理容器功能不好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替自己消化焦虑,最终导致孩子活得内耗、沉重、边界缺失、内在虚弱。
要想一个家庭拥有松弛感,那么这个家庭中,不能有控制欲太强的人。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太强的人。
这种对于掌控感的过度追求,会使得任何一点不符合Ta预期规划的事都让Ta变得暴躁易怒,甚至崩溃。不一定是什么大事,很可能就是一些生活琐碎的事。得时刻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就变成一场风暴的导火索。
所以,想要有心理健康健全发展的孩子,父母请多点拥有松弛感,不要为小事内耗。